8年只做游戏纪录片 导演BK的钱从哪来

8年前,导演BK离开了从事十多年的电竞行业开始创业,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做了一个游戏纪录片公司,并采访拍摄了几百位顶尖的游戏从业者。 直到现在他依然是全球华人中,唯一一个只做游戏纪录片的公司。 他为什么要做这么小众的事情?他是怎么活下来的?他的钱从哪来? 一、上海的大食堂 我在上海的时候,印象最深的不只是这座城市的繁华,还有大食堂。 如果我盯着一种食物点,饮食相对单调,导致我手上经常长倒刺,甚至开裂,嘴里头还容易长溃疡。 奇妙的是,一旦我改去食堂吃上两天,这些症状就会竟然缓解、消失。 我至今都觉得有点神奇,大概是因为食堂的菜肴丰富、营养均衡。 当然,除了饮食均衡,我现在还要关注血糖和胰岛素。 因为血糖不稳,我时常需要在采访或节目正式开始前补一针,生怕聊着聊着就会出现不适。 这样的生活节奏,既让我对身体有更深的自觉,也让我对“珍惜当下”有了新的理解。 二、“BK”的由来 “BK”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简短,却来源已久。 它最早可以追溯到98年我玩CS的时候,需要一个英文名字。 我那会儿在自学吉他,而知道蓝调吉他大师B.B.King,就觉得得用个类似的名字,不仅致敬一下大神,也简洁好记。 后来创业要注册商标时,发现“B.B.King”这名字注册不了,就缩写成“BK”一直用到现在。 虽然我家里囤了各种游戏机和掌机,但一直没培养出用手柄操作的习惯。 小时候在偏远地区,其实见不到什么主机游戏,再加上我从小就对自己“其实没那么擅长玩游戏”有清晰认知。 我直到大学才在别人宿舍里第一次见到PS2,非常好奇:那黑盒子是啥? 于是大多数时间,我还是喜欢用电脑玩游戏。 三、电竞启蒙 在我那会儿,大家并没有“电子竞技”这个概念,只说“打比赛”。 记得高中时我们年级组了个“color”战队,每个人都取上自己喜欢的颜色。 我们喜欢和别的年级甚至别的学校“约战”打CS,过瘾又带着些年轻的“中二”气息。 团队作战感十足,对我吸引力很大,我也很喜欢用狙击枪。 后来我考到西安,学的是计算机。 其实那并非我所热爱的专业,我更偏爱写作和采访。 不过因为堂哥选了文科,家里人就让我选理科,一来“家里孩子总得有个理科的嘛”,二来也觉得我的数学成绩凑合。 虽说如此,我进入西安后,意外地接触到极其浓厚的电竞文化。 当时国际赛事也陆续把西安纳入赛区范围,我在那一时期里做过赛事筹备、活动报道,逐渐在电竞圈子里站稳了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