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文

目前显示的是 一月, 2025的博文

光摘果,没人种,树从哪来?CiGA中国独立游戏联盟创始人Simon

图片
  很多人参与过Glober GameJam和WEPLAY游戏展,很多人也见过Simon。 他就是CiGA中国独立游戏联盟创始人,也是GGJ中国区的负责人,WEPLAY创始人。 他做了十多年的钱从哪来?他为什么说中国大游戏公司只摘果,不种树? 我们在上海一处写字楼里见到了Simon。 "钱从哪来? " 我问。 "简单来讲就是活到下一年。" Simon笑了笑。 1982年,他出生在河北,学的专业和现在做的事情完全不相关。 2007年,25岁的他进入游戏行业,成为第五届ChinaJoy的工作人员。 没人能想到,这个自称"内向,不喜欢热闹"的年轻人,会在八年后创立CiGA(中国独立游戏联盟),成为中国独立游戏行业的重要推手。 积累与转型 Simon的职业生涯始于2007年的ChinaJoy,他是从第五届开始参与的。 在那个互联网和游戏产业都处于起步阶段的年代,一切都需要从零开始。从B2B到招商,所有事情都要从头规划。 他说,那时候出差的人少,机会也少,自己就拖着装满传单的行李箱,一家一家去聊。 2008年,他第一次去了GDC,从销售到招商,从找演讲嘉宾到活动执行,事事亲力亲为。 七年的ChinaJoy生涯让Simon积累了大量资源,但因为理念不合,他选择离开。 之后他进入了一家游戏公司,虽然还是在市场端负责品牌和市场活动,但他主动要求转岗做海外商务,开始接触产品和综合性商务合作。 "我是个内向的人,不喜欢热闹,跟人交流对我来说是很大的消耗。"Simon说,"但那段经历让我对商务有了新的认知,为后来积累了很多行业资源。" 斜杠青年 2014年到2015年间,Simon尝试了多个方向。 他做过APP,还和一个美国朋友合作做潮玩,负责品牌市场相关的工作。 这种"斜杠"状态支撑着他的经济来源,让他能够继续在独立游戏领域探索。 2015年办活动时自己还要贴钱,即使拉来赞助也无法完全覆盖成本。 直到2016年,合作的小伙伴拉来一笔赞助,才让2017年的WePlay有了更大的规模。 独立游戏的破晓 2014年底,两件事改变了Simon的人生轨迹。 一个是《地下城堡》的出现。 这款由淘金互动开发的偏文字MUD游戏,用黑白画面和强劲的玩法,获得了苹果商店的推荐,在媒体和核...

郭炜炜亲述 剑网3这十五年

图片
  2009年8月28日,剑网3上线了。 此时,离这款游戏成为中国最长寿的武侠网游,还有15年。 "那信心爆棚,就觉得我们游戏好牛逼,反正市面上看不到比我们游戏牛逼的,我们不得了了,我们必火,上线就啪啪打脸。"余玉贤(咸鱼)回忆道。 当时所有公司的人都认为这个游戏能破50万的峰值在线,但实际上连一半都没达到。 故事要从一个留美学生说起。 郭炜炜生于四川,四岁时去了广州,小学未毕业就到了香港,高中则去了美国。 他学的是计算机科学,本来想选游戏专业,但不太懂就选了最相关的专业。 在大学期间,他发现做游戏比玩游戏更开心。大学三年级时,他就开始用魔兽争霸3的编辑器做小型RPG游戏。 周末让同学试玩他的关卡,从玩家的表情就能看出游戏做得好不好——玩家的专注度、兴趣程度、投入程度,全都写在脸上。 这让他明白,游戏最终是卖给用户的,要让用户认可和接受。 艰难的起步 2003年底,郭炜炜从美国毕业回国。那是互联网泡沫刚破,找工作很难的时期。 在法拉盛的一家网吧里,他看到了金山的《剑侠情缘网络版》,觉得这款游戏很像暗黑,又符合他对武侠的幻想。 于是他投了简历。 第一次面试被错安排去面网管,因为他简历上写了七八张计算机证书。 等了一个月才得到第二次面试机会。最终,由于教育背景和作品的加持,他成为了工号318的员工。 那时的西山居还是一家小公司,整个金山集团也就200来人,西山居可能只有三十多人。 那时的珠海还是个小渔村,没什么人愿意来。但郭炜炜第一次在情侶路上走了一圈,觉得挺像国外,虽然很"村",但能感受到这座城市愿意在环境上投入。 面试时,邹涛给了他两个选择:一个已上线的项目,能保证一年收益;另一个"要做一个有理想的项目,比肩暴雪"。 郭炜炜选择了后者。 进入团队才发现,整个项目组就4个人,其中3个还是实习的应届生。原因是剑网3的团队刚被友商挖走了十几个人,把所有东西都带走了。 那时候,剑网3的团队急需能写引擎的开发人员,一个学火力发电专业的程序员杨林跳了出来说:我行。 "当时真没觉得有什么压力,我真觉得可能机会来了,这不是我发挥的空间了?我直接把我大学的代码一拷,改改就能用了,是不是?"杨林说。 这发生在2003年底,杨林拿出了一个"炸弹人版本"的引擎原型。 但这只解决了基础绘制问题...